糖尿病能不能治愈?

糖尿病一旦得上如影随形
糖尿病的现状是患病人数不断增多,更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这还是一种终身性的疾病,无法彻底根治。所以也提醒糖友们,任何宣扬糖尿病能根治的药方神方都是骗人的,不要轻信。但是不要因此灰心丧气,只要控制得当,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受美好人生。
比如,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往往不用药也能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不影响寿命。但这种控制和治疗是终身的,不能松懈,不能半途而废,要一直坚持。
而对于一些病情稍重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监测、心理调适等方法来控制血糖,并在必要的情况下配合医生使用药物,控制不得并发症。
最大的威胁是并发症
糖尿病的发生虽然可怕,却可以防治,一旦得上糖尿病则要控制不得并发症,因为糖尿病的真正可怕之处其实是并发症,致残率和死亡率很高。
糖尿病可引发的并发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并发症一般来得突然,极易威胁生命。慢性并发症一般发生隐秘,如果不注意监测,可导致残疾或早亡。
控制并发症是每个糖尿病患者必须要做的,因为它的危害比糖尿病本身严重得多,它是患者残、致死的主要因素。
我们先了解下糖尿病的病因,为什么我们会得糖尿病?
· 胰岛素是人体调节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的重要激素,也是唯一可以降血糖的激素,如果发生问题就会使血糖升高,产生糖尿病。
造成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 一种是多种原因引起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不足,常见于1型糖尿病。
· 对于2型糖尿病来说,除了胰岛功能受损外,广泛存在的胰岛素抵抗是另一重要致病因素。这些人的胰岛素分泌本身并不少,但却不能正常发挥生理作用,医学上称为“胰岛素抵抗”。并认为胰岛素抵抗是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脂肪肝的共同致病因素,最终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加速。
可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它的病因并不是容易去除掉的,所谓的去掉病根的完全治愈目前暂时还做不到。
然而,糖尿病通过合理的积极治疗,改善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是可以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症状消失的。
但千万不要以为血糖正常了,糖尿病就痊愈了,而因此轻易自行停药或者终止治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并且非常危险,很可能导致糖尿病症状卷土重来。
有研究揭示,当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时,胰岛功能已经损伤过半,而胰岛素抵抗也已经存在多年。也就是说,身体在此时已经受损,甚至还有可能因为不好好治疗而引发如冠心病、脑梗塞、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其中,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脑血管疾病,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那么,如何才能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呢?
●坚持合理的饮食和运动。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等干预措施,可改善高血糖症状,减小血糖波动。
●认认真真控制血糖。糖友要通过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指标,坚持每天测量并记录血糖,预防并发症发生。
观察下表,您就可以对自己血糖的控制情况一目了然。
●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糖友们每次复查时,除了评估血糖控制之外,也别忘了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糖尿病的并发症,如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散瞳行眼底检查等。通过对这些检查结果的把握,患者能够实现自我认识,密切掌控现状,培养和并发症的“距离感”。
本答案指导专家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胡肇衡、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医生陈罡。
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大会上,备受瞩目的'2型糖尿病缓解试验',公布了第一年的结果:通过控制饮食降低体重,可以成功缓解甚至逆转2型糖尿病,并且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体重控制得越好,缓解率越高。体重在12个月内减少15公斤以上,2型糖尿病缓解率可高达86%。
上述结果同期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医学杂志(世界上最权威的医学杂志)上[1]。结果一经公布,便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关注。其实,对于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控制,一直以来就存在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的争论。
而中国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给出的糖尿病治疗路径是:首先考虑的是饮食运动,如果饮食和运动控制效果不佳后则需吃药控制,口服药物控制效果不佳(HbA1c>7.0%)的则需要考虑打胰岛素。
按照这样的治疗路径我们得出3个结论:1.糖尿病治疗随着病程的增加,使用药物不可避免;2.随着病程的延长,用药量不仅不断增加,而且种类也会逐渐增加,直到使用胰岛素也无法控制;3.这个治疗路径预示着糖尿病人的最终结局就是胰岛β功能衰竭直至并发症出现。
总结来说:得了糖尿病,专业人士如同审批官,判决了糖尿病人的命运终该如此——无法治愈,选择药物终不可免。
另一个研究涉及3000糖尿病人的大型实验对比二甲双胍和生活方式干预,结果显示:改变饮食和运动的效果几乎是二甲双胍的2倍,而且作用更为持久。
另外一项研究是将10名患有糖尿病的超重澳大利亚原著居民被要求会到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7周后,这种饮食和运动相结合的生活方式几乎完全逆转了他们的糖尿病。
但是,为什么这么好的方式无法落实呢?在这里用人类进化学教授丹尼尔.利伯曼在《人体的故事》中所总结的:
第一、我们所处的环境:工业化使最便宜和最丰富、低纤维含量而且富含简单但碳水化合物(米、精面粉制品)和糖的食物被大量生产出来(这些食物令人们垂涎欲滴,根本无法阻挡),所有的这些诶都会促进肥胖、尤其是内脏肥胖,从而引发胰岛素抵抗。电梯、汽车甚至遥控器等等降低了体力活动水平;
第二、确诊晚,医生没有明确的治疗选择:很多患者确诊后才会看到,除了广泛认可的合理的治疗方法以外,并没有其他选择(例如按照治疗指南进行治疗)。饮食虽然会管理患者增加体力活动(迈开腿),避免摄入太多的糖、淀粉和脂肪。同时,大多数医生会开药使病人能够应对2型糖尿病的症状;
第三、患者无法坚持:有些能够通过饮食运动的显著改变使自己治愈;还有些患者则不够坚定……
第四、现实选择:医生致力于帮助患者减轻体重、参与更多运动,结果却徒劳无功(所谓的依从度低),也因此变得更加悲观,或者说是现实,他们往往只建议中级的减肥和运动目标……[3]
正如糖友圈的一位糖友,2012年妊娠糖尿病,2016年初正式确诊转正,医生开了消渴丸,但是倔强的她决定使用生活方式控制血糖,努力学习控糖知识,用学到的饮食和运动(办了健身卡)方法来控制血糖,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血糖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然而,美食的欲望、人类懒惰的天性使人无法自制,血糖也往往一时的口腹之欲或懒于动弹而产生波动。想到自己早晚要使用药物,想到自己某天要使用胰岛素,想到早晚要出现的并发症,还是不免心生悲哀。
通过现实和权威的研究结论得出:糖尿病是可以得到缓解甚至完全逆转,只是我们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如果想要改变,除非加入一个能够支持到自己的环境和圈子里(比如糖友圈或者糖友群并积极融入其中)、积极的学习糖尿病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借助拦糖虎™的帮助。
如此才可能实现饮食和运动的彻底改变,塑造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甚至达到“在症状初步缓解后按照指导进行健康饮食,就可以实现不靠药物控制血糖[4]!”的状态!
总之,只要你选择积极和努力,别人是无法判决你的命运!不要放弃希望、不用自暴自弃,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医生!
糖尿病是可以治好的。我曾经就是一名糖尿病患者,现在已经好了。我是2009年5月份遇到一个学医的朋友,他发现消瘦非常历害,就问我为什么会这样,说以前很胖的。我说不知道,现在怎么吃都不胖,而且疲倦,犯困,脚膊子长期伤痕累累,牙齿也松动了,还有牙袋视力也下降得历害。他说明早给你查个空腹血糖。第二天早晨一查空腹血糖是13.8,他说你赶快住院治疗。我根他说等我把手头上的事忙完后再去住院治疗,然后帮开了一些拜糖萍。我就服用拜糖萍,等我七月份忙完手中的事就去住院治疗了。入院时我的空腹血糖为13.8。入院后掉针,检查,服药,在住院的最后三天给我用胰岛素让我的血糖降下来,就让我出院了。这次共住院半个月,出院给我开了两支胰岛素和一些拜糖萍,双甲二胍。但出院后胰岛素我一次也没有注射过,拜糖萍,双甲二胍也只吃到2009年底,就再也不愿服用任何降糖药物,而只采用随症中药调理及进行按经络原理的运动。我一直按我摸索的这套方法进行调理,现在我的血糖控制得很好,而且所有的并发症都治好了。另外我在调理过程中认忌口,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且也不用控制食物的量,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我的糖尿病就这样被我自己治好了。
糖尿病不可怕,但要找对方法。
糖尿病不是我们体内糖多了,而是我们的机体出现了问题,因此,我们在治疗糖尿病时不应该采用控糖,降糖,耗糖的方法,而应该怎辩别我们机体出现了什么问题,怎样去恢复我们的机体。
祝朋友们健康!
糖尿病有好几个类型,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还有妊娠期糖尿病,其他原因导致的糖尿病等。最常见的就是2型糖尿病,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糖尿病。
1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1型糖尿病是因为人体的胰腺胰岛出现了功能障碍,不能继续分泌胰岛素了,所以会有糖尿病。胰岛素是人体里面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他很多激素都是升高血糖的,比如皮质醇激素、甲状腺素等,所以胰岛素对于控制血糖来说非常重要。而胰岛素主要是由胰岛分泌的,胰岛分布在胰腺上。当某些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导致胰腺组织中的胰岛发生了损伤,导致无法继续制造胰岛素,那么人体的血糖就会明显升高,这就是1型糖尿病。理论上只要能恢复胰岛的功能,或者胰岛移植,就能治愈1型糖尿病,但是胰岛移植谈何容易,目前仍未能临床广泛使用。目前治疗1型胰岛素,还主要是通过补充胰岛素的方法来治疗,既然不能制造了,那就补充胰岛素吧(皮下注射胰岛素),1型糖尿病病人,终身需要皮下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所以1型糖尿病是不能治愈的。
2型糖尿病,这些患者的胰岛功能没有完全损害,而且即便分泌了一样数量的胰岛素,也可能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因为机体的组织可能对胰岛素不敏感了。我们称呼这个叫胰岛素抵抗,这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机制。目前2型糖尿病也是无法治愈的,早期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适度的锻炼来控制血糖,甚至可能逆转血糖升高,换句话说,早期的糖尿病,有可能通过饮食、运动不让糖尿病继续进展,甚至痊愈了,这是有可能的。但是一旦2型糖尿病饮食控制无效、运动治疗无效,病情发展至中晚期,出现了器官组织的损伤,发生了大血管、微血管的并发症,比如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肾功能衰竭等等,这时候任何药物都没有办法治愈糖尿病了(2型糖尿病),只能通过降糖药物来降糖治疗,减少高血糖对身体的损害,目前一共有5大类降糖药,有些是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的,有些是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的,等等。如果降糖药治疗无效,那后面还得依靠皮下注射胰岛素来治疗2型糖尿病。
中医药也有一部分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某些中草药能降低血糖。但是中草药降糖效果比不上目前西药的疗效,而且剂量不容易把控,稍有不慎就低血糖,低血糖可能是致命的。所以目前治疗糖尿病还是依靠西药来治疗。
糖尿病很早就有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奇病论》中,我们的祖先便已记载“消渴症”一说,不过当时的发病率之低,认识程度之有限,从其记载于《奇病论》中就可见一斑。然而到了现代中国,糖尿病这种古老的疾病俨然已将它的魔爪伸进了千家万户,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我国14亿人口,有1.4亿糖尿病,还有5亿糖前期——这是当前中国糖尿病的数目!而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增长,到2030年接近2亿。也就是说,糖尿病已经成为我们名副其实的生活习惯病,思及此,不禁让人心惊!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遵医嘱按时服药,同时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运动,量化限制膳食总热量,把体重保持在健康的BMI18.5到23.9之间,按时休息,心情愉悦,就会喝糖尿病和平共处,不出现失明,糖足,肾衰竭,器官衰竭等并发症,寿命方面影响并不大。
有些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糖尿病的时候,犹如晴朗的天空突然之间乌云密布,情绪一下子坏到了极点。这其中,最大的原因是,在人们的印象中糖尿病是慢性病,一辈子都治不好。果真如此吗?除了“晴天霹雳”的情绪转变以外,患者还会有满脑子的疑问:糖尿病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会得糖尿病?糖尿病有什么危害?糖尿病该怎么治?
糖尿病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是所谓的“富贵病”。为什么同样这么生活的人还健健康康的,唯独我得了糖尿病呢?简单地说来,那是因为糖尿病是具有遗传倾向性的。关于糖尿病的发生,医学里有一个很贴切的比喻:遗传因素将子弹上膛,生活习惯抠动扳机。遗传是一个神奇的事情,是难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这个角度看,糖尿病确实是一辈子也治不好的病。或许您无力改变容易得糖尿病的体质,但要想控制住糖尿病的发作,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却绝对不是空想。从这个角度出发,只要糖尿病的病情稳定,一辈子与您和平共处,不就相当于“治好”了吗?糖尿病的治疗涉及方方面面,但万变不离其宗,大体上可分两步走:
第一步,改善高血糖的状态。
第二步,维持这种改善的状态。
糖尿病是遗传病?子孙后代都会得病?有的人难免担心:我得了糖尿病,那我的孩子将来也会和我一样吗?“糖尿病有遗传倾向”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是遗传病”。也就是说,子女从糖尿病亲属那里遗传的只是容易得糖尿病的体质,并不是糖尿病本身。也绝不是说,父母得糖尿病,子女也迟早会得糖尿病。具有糖尿病倾向的体质,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才会真正地导致糖尿病。因此,如果您是一位糖尿病患者,请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把发病的诱因扼杀在萌芽阶段,使孩子健康成长。
主动参与,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大多数的疾病治疗,都是由医生作出诊断,然后吃药、打针。
糖尿病要靠自己
糖尿病却有所不同,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固然重要,但光靠医生并不能实现“妙手回春”。要想治好糖尿病,还得靠您自己。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生活习惯病”。顾名思义,这是由于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造成的。“解铃还需系铃人”,患者自己不改善生活习惯,任何“仙丹妙药”也无济于事。要改变从前的生活方式,医生所能够做到的也只是提出建议。是否接受这些建议,是否付诸行动,全取决于患者自己的意志。
尽管现在有些临床显示,在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下,采取低热量膳食,每天摄入800大卡的膳食,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可以停药,但这和个体基因有关,也是因人而异的。另外临床数据样本也不够多。糖尿病患者还是要摆正心态,打一场终身的硬仗。
(注: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中医中药可以治好糖尿病的,真实案例。老爸今年60多,去年查出高血压高血糖,每天一大把的药吃着,还要打胰岛素,肚子大,脸色也不好,都是酱紫色的,难看。今年搞中药研发的同学推荐我爸喝陈皮荷叶纤茶和槐桑玉米茶,我看了成分,都还行,都有山楂和槐花桑叶玉米须等,百度一下也知道挺适合三高的,于是喝了一个月,没想到效果杠杠的,每天排便顺畅,脸色都好看了,肚子也小了很多,现在都不用打胰岛素了,血压都能控制,感觉再坚持用一段时间就能痊愈,中医中药实在太棒了,希望能治好更多的三高病人,不要再打针了。
关于这个问题,简单说,不能。这个判断来自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目前声称可以彻底治愈糖尿病的方法中,胃转流手术的原理在于通过胃阻断、胃肠吻合、肠肠吻合等改变食物的生理流向,从而改善患者身体的胰岛素抵抗。但是胃转流手术要求严格、风险大、成功率不高,只对糖尿病史小于15年、70岁以下的T2DM患者适用。患者需要通过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抗体检测、胰岛素内分泌功能评测等各项检查,符合条件后才能进行手术。而中医疗法的有效性仍需要科学验证。因此,这些认为糖尿病能一次性治愈的声音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糖尿病目前尚不能根治,但能进行良好的控制,运用好现在的治疗方法,绝大多数患者能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那么,当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简单地说,主要是以西药为主,比如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等,部分中药为辅。
针对胰岛素分泌缺陷引起的T1DM,胰岛素治疗是唯一方法。具体有两种方式,一是每天定时或按需注射胰岛素,二是通过挂胰岛素泵根据血糖浓度自动往患者体内注入胰岛素。而T2DM患者多数胰岛素分泌是正常的,只是存在生物作用受损,因此目前主要是根据发病年限、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既往用药情况来制定治疗控制方案,包括以下5个方面:糖尿病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每个环节都会影响疗效。
也就是说糖尿病能不能治愈,主要是看胰腺功能是否可以恢复。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等问题导致胰腺细胞破坏,胰岛功能丧失,这类患者的胰腺功能是不可能恢复的,要终身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一些肥胖的初发糖尿病患者由于肥胖导致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敏感,机体为维持血糖正常,会代偿性分泌大量胰岛素,在这个时期胰岛素的量往往偏高,这叫相对不足。而且血糖高还会反过来抑制胰腺功能。这部分患者通过饮食调整、减肥、胰岛素短期强化治疗,直接补充外源性胰岛素,减轻胰腺负担,同时血糖下降可以解除高糖毒性,恢复胰腺功能,部分患者后期可能通过饮食和运动就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如果要说胰岛功能可以恢复的话,那这部分患者是最有可能恢复的。具体因人而异,要看肥胖程度、胰岛受损程度。
2型糖尿病在初期没有较好的控制的话,饮食没有控制,也没有足够运动,会进一步加重胰岛负担,超负荷分泌胰岛素,胰岛细胞进一步受损。胰腺功能将以每年18%的速度递减,一般2年后胰岛功能会下降到50%以下,血糖就需要用药物来控制,这个时候胰腺功能就不可能恢复了,需要终生依靠药物维持血糖正常。
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生服药,但并不可怕,只要注意几点:
一、治口,小吃甜食。
二、少吃多餐。
三、根据身体情况适当运动。
四、增强抵抗力,营养要跟上。
五、根据血糖高底,自己调节用药数量,在出现并发症时,中草有一定的效果。比西药要好,还省钱。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iit.cn/ask/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