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餐后二小时血糖要高于餐后一小时血糖?

在人体胰岛功能正常的状态下,餐后2小时的血糖应该低于餐后1小时血糖。血糖正常值空腹为3.9到6.1;餐后1小时血糖值正常为7.8到9.0,峰值小于11.1;餐后2小时应小于7.8。
如果餐后2小时高于餐后1小时血糖,说明胰岛功能可能受损。因为餐后血糖反映的其实是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能。也就是说,在进餐第一口食物之后,会刺激胰腺中的B细胞开始分泌胰岛素,食物开始吸收时,血糖会增高,但是随着胰岛素的分泌,在餐后2小时应该下降到接近空腹水平。
正常血糖峰值应该出现在餐后1小时,如果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比1小时还要高,那么可能是两个原因引起。1、B细胞的储备功能较差,不能根据血糖的变化来分泌胰岛素。2、B细胞正常分泌胰岛素,但是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两种结果都表现为血糖升高,表示患者血糖代谢异常。
很多糖尿病患者只注重空腹血糖,往往忽略餐后血糖。其实餐后血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每日三餐,餐后血糖会对人体具有长时间的影响。如果餐后血糖大于11.1,易发生眼底病变、肾功能不全、神经炎症等慢性并发症。而且年纪越轻,餐后高血糖对血压和心血管的影响就越明显。
监测餐后2小时的血糖比空腹血糖能更好的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进食与用药情况,对调整食谱与用药有重要意义,这是空腹血糖所不能代替的。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过高,建议找内分泌专科医生进行详细检查。在餐前加服二甲双胍与阿卡波糖有助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
这种情况多吗?这个问题应有内分泌专长级来解释,用不同食物萄葡糖峰值差能解释吗?用苏木杰现象能解释吗?用现有内分泌科对血糖变化规律的认识能解释吗?
不妨跳出内分泌学科,用消化科胃动力角度思考下:食物停留在胃里,胃对食物的吸收极少,无伦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基本在小肠吸收的。如果由于病理性:幽门狭窄、不全性梗阻等,功能性;胃蠕动功能差或功能性消化不良等,两种情况都会使食物进入腸道速度变得慢。这样歺后一小时通过小肠吸收后转化为葡萄糖肯定比歺后二小时要低,因为胃排空时间延迟了,吸收同样会延迟。
食物通过小肠吸收到血中,胰腺开始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因此,胰岛素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这样的解释你觉得有谁理吗?临床上确实有些人歺后二小时血糖仍在7-8mmoI/L,而2.5小时后再测试小于6mmoI/L,这种人往往糖化血红蛋白不高或甚至比空腹血糖值还低(血糖的黎明现象等),这究竟是胃动力障碍引起的还是胰岛素分泌应激性下降引起的?但歺后二小时血糖明显高于一小时血糖用内分泌的知识还真不好解释。
遇到空腹血糖不高但歺后二小时血糖值较高,而糖化血红蛋白却小于6的人还真不少见,这些人不管夠不夠糖尿病诊断金标准,但确实反映了胰岛素应激分泌障碍已有了,应该控制进食总热量、体重和增加运动了,不使自己戴帽。所以糖化血红蛋白应该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指标。
2018.6.4
谢邀!餐后一小时食物尚未被消化吸收,因此不会带来剧烈的血糖上升。二两小时正是食物吸收的高峰时期,所以血糖更高。
一般情况下,餐后血糖升高幅度越大,患者自觉糖尿病症状就越明显。研究表明,餐后2 h 血糖与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相关性。若能对餐后2 h 血糖增高的人群进行预防,不仅可以降低以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而且可以降低潜在的医疗费用。
以往对这一情况的常见应对措施就是增加胰岛素的用量,或者增加口服降糖药物的用量,但这种治疗效果不理想,而且经常造成患者低血糖现象。
餐后二小时血糖陡升,说明身体有升高血糖的内驱力。根据苏木杰现象的记载及本次数据检测结果,这种血糖升高一般不应通过增加降糖药物治疗,而应该通过减少前一次的用药量或加餐的办法来缓解。进食,可以避免饥饿或低血糖刺激,从而使餐后血糖趋于平稳。这对于胰岛素或降糖药用量过大引起的血糖升高,有缓解作用在营养干预无效的情况下,再使用其他方式解决。
我不知道你的结论从哪来的。正常情况下,餐后二小时的血糖是低于餐后一小时血糖。
你说的情况可能以下原因
1.情绪激动,或遇到开心的事等。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
2.运动、寒冷、疲劳等各种应激时,体内对抗胰岛素的各种激素,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加速糖原分解,血糖升高。
3.产生胰岛素抵抗时,血糖升高。
胰岛素抵抗是指各种原因使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机体代偿性的分泌过多胰岛素产生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胰岛素抵抗易导致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分泌的胰岛素与进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进食后血糖会增高,机体会分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正常时血糖在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2小时后血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餐后二小时血糖应低于餐后餐后一小时血糖,如果餐后二小时血糖高于餐后餐后一小时血糖,可能的原因有你进食的食物有关,也可能与你使用的降糖药物有关。如果你的胃部消化功能比较慢,进食的食物种类不同,升高血糖的速度也不完全相同,那么,也会造成餐后二小时血糖高于餐后餐后一小时血糖的发生,还有一种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也会造成餐后2小时血糖可明显升高,这时就需要调整降糖药物,防止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便于降糖药物很好的发挥作用。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神内小美医生;
回答仅供参考;
欢迎关注、留言;
首先关于问题本身的理解“餐后两小时”以及“餐后一小时”的血糖,我想你应该是问的我们常说的用于诊断“糖尿病”的实验---“口服葡萄糖耐力实验”也称“OGTT实验”:
正常标准的是分别测空腹以及口服75g无水葡萄糖(或者)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以及3小时的静脉血清葡萄糖,是诊断糖尿病以及评价个体血糖调节能力的标准方法,并可了解胰岛细胞β的功能。
对于“为什么餐后二小时血糖高于餐后餐后一小时血糖?”这个问题的回答,首先小美医生想要告诉你以下几点:
正常的升糖曲线:正常人对摄入的葡萄糖能进行自身调控,时候血糖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葡萄糖耐量异常”;
当人体胰岛素抵抗或者绝对、相对分泌不足,机体对自身血糖的调节能力减低,当尚不足以严重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时,我们称之为“糖尿量异常”可以认为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
当人体胰岛素抵抗或者绝对、相对分泌不足进一步加重,机体对自身血糖的调节能力减低,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我们称之为“糖尿病”;
(该图表示的是从正常逐渐到糖尿病的过程)
4.正常人的血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间以及受进食的影响会出现波动,但是一般变化不大;
(正常人的升糖曲线图)
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进食后血糖会一过性的升高,一般在30--60分钟达高峰,但是血糖一般不超过9mmol/l左右;由于血糖升高刺激机体胰岛素生成,降低血糖,在2小时之后血糖基本恢复至空腹水平,随之体内的胰岛素水平也将下降,是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
5.正常人的胰岛素同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时间(与激素的生理周期有关)以及受进食(或者可以说血糖)的影响会出现波动,但是一般变化不大;
(该图是胰岛素释放实验曲线)
从该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正常人进食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胰岛素逐渐增加,在1小时左右达到高峰(指南上说可达空腹时的5倍以上),后逐渐减低,在2-3小时恢复至空腹水平;
最后,“为什么餐后二小时血糖高于餐后餐后一小时血糖”?
正常人的胰岛素主要是体内的血糖水平控制,血糖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正常情况下进食后血糖逐渐升高,随着血糖的升高刺激胰岛素分泌,逐渐在1小时左右血糖和胰岛素的分泌均达到高峰,血糖不能进一步上升(体内的血糖调节机制控制),后随着胰岛素的左右血糖逐渐减低,同时胰岛素的水平也逐渐减低,直到2-3小时左右二者均达到稳态(空腹状态),所以说一般正常情况下餐后1小时的血糖较2小时高;
- 此外,对于糖尿病或者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胰岛素功能障碍,出现胰岛素的释放延迟或者胰岛素的分泌不足,餐后血糖血糖的高峰同样延迟,高峰时间不固定,主要与胰岛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有关;
- 所以,临床上我们用于可疑糖尿病患者行OGTT实验的同时,会同时完善胰岛素释放实验来进一步评估胰岛功能;
关注“神内小美医生”,了解更多健康资讯!!!
餐后两小时血糖高于餐后一小时血糖还是很有可能的,主要是因为:胃消化吸收、饮食、运动、药物这四个因素影响的。
胃消化吸收
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好,造成胃轻瘫,或者本身就消化吸收比较慢。就会造成餐二血糖比餐一血糖高。
处理方法:严格控制好血糖,避免加重胃轻瘫现象。饮食中注意养胃,避免食用粗糙、刺激、寒凉等食物,饮食宜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饮食
食物中有消化吸收快的、有消化吸收慢的,尤其是高油脂、高蛋白的食物,消化吸收就会比较慢,就像吃烧烤,对血糖影响的时间会长达12-24小时,这也就会造成餐二血糖比餐一血糖高。
处理方法:调整饮食结构,这样对身体也好。否则会加重胃肠道及肝脏负担。
运动
餐前运动的话,对餐后血糖会有影响。但是影响时间及强度不一样,所以有些人餐二血糖比餐一血糖高。
处理方法:可以餐后运动,这样对控制餐后血糖也很有好处。
药物
有些药物是延缓餐后血糖的,还有胰岛素作用高峰和食物升糖高峰吻合不好,都会造成餐二血糖比餐一血糖高。
处理方法: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看到就会回复的。
以上答案由微糖注册营养师宋明月老师提供
排除测量误差及打针吃药的影响,出现餐二血糖高于餐一血糖的情况,会有以下几种:
1.先吃蔬菜后吃主食和肉类食物(这是糖尿病饮食指南的要求)。
如果蔬菜是带苦味的,像苦瓜,野菜,会抑制胰岛少分泌胰岛素,而且本身含单糖量也不高,餐一血糖不会升高太多,等到主食经过消化,吸收(特别是粗食,消化吸收慢)血糖值大量增高时,会使餐二血糖测量值高于餐一血糖值。
2.进食有毒食物,会启动人体自身免疫功能,胰岛素抵抗产生,胰岛B细胞停止分泌胰岛素,A细胞加紧分泌升糖激素,会使餐二血糖值高于餐一血糖值。
3.胰岛功能差,分泌胰岛素总量不足,先吃的糖分把胰岛素消耗殆尽,后经过消化吸收的糖分,几乎没有胰岛素了,只能以血糖的形式存在,使血糖值增高,使餐二血糖值高于餐一血糖值。
……
好像这与糖尿病人血糖波动的方式不一样?正常情况下,随着摄入碳水化合物时间的延长,血糖值应该是逐渐降低的,当然这和检测空腹血糖、2h餐后血糖的理念是一致的;而网友出现的这种情况,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这让一个老糖尿病人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也可能是专业知识匮乏的原因)?或是检测时前后所用的血糖仪不是同一个血糖仪;或是所使用的血糖仪精度不高造成测试误差太大;或是由于在血糖前、后测试过程中出现了不合规的操作,如手指的洁净情况、酒精棉球污染、干湿情况;或是没有选择同一个手指位置;或是前后采血量的不一致造成误差;或是试纸存在问题等等,当然这些问题都是会影响血糖检测结果;但个人感觉,发生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性是血糖仪的误差太大,或是试纸问题造成的;否则这种情况让人匪夷所思不合乎逻辑了…仅供参考,谢谢邀请。
这个问题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中间是否吃了东西。吃了升糖东西导致数值高。
二.是否因为操作不当导致。比如第一次检测,用力挤出手指上的血(里面含有组织液),或者消毒酒精未干,都会导致测量结果低。
三.仪器误差导致,建议到医院检测后校正仪器。
四.如果二次测量值都在7.8以内,并且差值不大,可能与耐糖量减低有关。可以到医院咨询一下。
本问题和回答均来自本站网友,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kiit.cn/ask/329